大欖坪污水處理廠管網及工藝
大欖坪污水處理項目位于欽州市大欖坪工業區規劃第八大道及五號路交匯處,設計日污水處理能力20萬m3/d。
項目一次規劃分期實施,一期工程規模5萬m3/d,投資16500萬元,計劃2009年6月開工建設,2010年10月竣工投產。
項目建成后,對保護鹿耳環江水系及附近河流的生態環境,配套完善保稅港區的基礎設施環境,促進欽州市大欖坪工業園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工藝一:改良的A2/O工藝
改良的A2/O工藝是在A2/O藝基礎上,吸收MUCT工藝和氧化溝工藝的特點,開發的低能耗脫氮除磷工藝,在A2/O工藝的厭氧段前端設置一缺氧段,缺氧段進行污泥回流的反硝化,降低回流污泥中挾帶DO和硝酸態氧對除磷效果的影響,并且反硝化缺氧段進水口與好氧段出水口相連,利用低能耗的推進器進行混合液回流,以降低混合液回流能耗,有著良好的生物脫氮除磷效果,脫氮能力高于A2/O工藝,節省化學藥劑使用。
改良的A2/O工藝有著良好的生物脫氮除磷效果,脫氮能力高于A2/O工藝,節省化學藥劑使用,具有以下優點:技術先進成熟,工藝運行可靠,,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動力效率高,運行成本低。
工藝二:氧化溝
氧化溝又名氧化渠,因其構筑物呈封閉的環形溝渠而得名。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型。其處理原理為:利用連續環式反應池(Cintinuous Loop
Reator,簡稱CLR)作生物反應池,按要求安排好氧區和缺氧區實現硝化-反硝化工藝,不僅可以利用硝酸鹽中的氧滿足一定的需氧量,而且可以通過反硝
化補充硝化過程中消耗的堿度。
氧化溝具有如下獨特水力學特征和工作特性:氧化溝法具有較長的水力停留時間,較低的有機負荷和較長的污泥齡。相比傳統活性污泥法,氧化溝可以省略調節池,
初沉池,污泥消化池,有的還可以省略二沉池。氧化溝技術發展的強勢在于氧化溝的環流,由于這種環流,是造成氧化溝長久不衰的內在原因,同時具有多功能性、
污泥穩定、出水水質好和易于管理,由于巧妙結合了CLR形式和曝氣裝置特定的定位布置,氧化溝能保證較好的處理效果。